历史上真的有过西施这个人物吗?
如果有,她真的叫施夷光吗?
前阵子有朋友艾特我,谈起了因为某款游戏的影响,现在大家对于西施本名叫施夷光这件事,似乎已经成了共识,包括某百科也如此说。
这个朋友担心,如果这是个历史谣言,那影响已经很大了。
我觉得这种担心很有必要,所以咱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西施其人,以及她到底是不是叫施夷光。
西施,众所周知的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相传在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相争,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被俘,但不死心的越王采用了谋臣文种的计谋,一边卧薪尝胆等待时机,一边使用计策蚕食吴国根基。而利用西施使的美人计正是文种的谋划之一。
若干年后,勾践灭吴,功成身退的西施便和越国的另一个谋臣范蠡lǐ归隐了山林。
这大概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个故事版本了。
关于春秋时期的吴越战争,最早见于《左传》,在先秦典籍中的记载还是非常多的。
(“(鲁昭公三十二年)夏,吴伐越,始用师于越也。”——《春秋左传》·昭公·昭公三十二年 左丘明(东周))
先秦典籍中对于西施的记载也不少,但更多的是作为“抒情背景板”出现的。比如屈原的《九章》里就说“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楚辞》 刘向(西汉)
就是说即使长得像西施那么好看,也会遭受忌妒和陷害,最后被长得丑的人所取代。以此来来表达屈原本人在政治上的不如意。
但在众多(先秦时期)与西施有关的记载中,从没有出现过对于其人生平的介绍,更没有谈及过西施参与过吴越战争。
即使到了西汉时期,在对吴越战争以及范蠡其人着墨颇多的《史记》,也未见记载。
直到东汉,西施与吴越战争关系,才在一些杂史如《越绝书》、《吴越春秋》等书中出现。
《越绝书》中说:“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於吴王”——《越绝书》·卷十二 袁康、吴平(东汉)
《吴越春秋》中说:“乃使相者国中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三年学服而献于吴。”——《吴越春秋》·卷九 赵晔(东汉)
但要注意,这时也只提到了西施参与了吴越战争,并未提到过她与范蠡的关系。
关于她的生平也只说生在苎萝山(浙江绍兴诸暨),爹是卖柴(鬻薪)的,并没有谈及更多,比如本名叫施夷光什么的。
夷光的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十六国时期,前秦小说家王嘉写了一本志怪小说叫《拾遗记》,里面提到:“越又有美女二人,一名夷光,二名修明,以贡于吴。”——《拾遗记》·卷三 王嘉(十六国·前秦)
西施和郑旦都有了新名字。
但《拾遗记》是本小说啊,还是志怪小说。如果能拿着个当证据的话,那我也可以说在《史记》中并没有提到过的项羽的生父其实叫项少龙,因为《寻秦记》里这么写的。
而夷光这个名字在其他文献中,也有不属于西施的时候。
宋代的小说集《太平广记》收录了一本叫隋代佚名作者所著的叫《穷怪录》的志怪小说,里面提到:“(西施谓导曰:)‘妾本浣沙之女,吴王之姬…夷光是越王之女,越昔贡吴王者。’”——《太平广记》·卷三百二十六(引《穷怪录》) 李昉(北宋)
这段故事是在说,南北朝时的南朝梁国,有一个叫刘导的官宦子弟,有一天出去玩偶遇了两个仙女。一个叫西施,是当年吴王的姬妾。另一个叫夷光,本来是越王的女儿后来献给了吴王。后面甚至还提到了在今天看来有一点百合的桥段:“(西施谓导曰:)‘妾与夷光相爱,坐则同席,出则同车。’”——《太平广记》·卷三百二十六(引《穷怪录》) 李昉(北宋)
当然那个时候说的肯定是友情了,就像刘关张那样。
所以,夷光这个名字的主人,在另一本小说里,和西施是两个人。
西施与范蠡的感情戏则要等到唐代才出现。
唐僖宗时期的文人陆广微写过一本叫《吴地记》的地方志,“(嘉兴县)县南一百里有语儿亭,勾践令范蠡取西施以献夫差,西施于路与范蠡潜通,三年始达于吴,遂生一子。”——《吴地记》 陆广微(唐)
原来范蠡老哥早早就给吴王带了绿帽子,孩子都生出来了。
但更多的唐朝文人,还想不到像陆广微这样给故事加戏。秉着“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的精神,还都在老老实实按照前人故事的蓝本创作诗歌。
比如李白的《西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西施》 李白(唐)
来自越国苎萝山的爱洗衣服的美女,参与了吴越战争,吴国灭亡后人就消失了。
所有故事元素这不都集齐了。
那施夷光呢?
根据我自己检索的来看,唐诗里提到西施的有好几十首,但提过夷光的一首都没有。
(也可能是我疏忽,欢迎指正。)
直到明清时期,夷光这个词才高频出现。
比如明末诗人吴伟业所写的:“范蠡湖边春草长,楚天归去载夷光。”
又比如清代女词人吴藻所做的:“君不见玉波荡漾双莲冷,当年队长无留影。又不见施夷光、郑修明,馆娃宫圮pǐ屣xǐ廊尽,苏台空有苔花生。”
可见起码在明朝之前,夷光还是一个很小众的概念。
而之所以这个小众突然会变得大众,那是因为西施的故事在明朝有了一个大的飞跃。
大名鼎鼎的昆腔剧作《浣纱记》于明嘉靖年间被创作了出来。而戏中,范蠡和西施的恋人身份也成了后世几乎所有同类故事的母本。
到了清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更是频繁提及西施,曹雪芹甚至还借林黛玉之手写了一首七言绝句:“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pín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红楼梦》·第六十四回 曹雪芹(清)
我们其实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了。
“西施”这个名字在先秦时期确实是美女的代名词,但也仅仅是个代名词,并未与任何历史事件挂钩,也没有任何关于她生平以及名字的详细介绍。
到了东汉时期,才开始有人将吴越战争中有关美人计的美女冠以西施之名。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之风盛行,很多人便会以东汉时期才出现的那些西施的故事为蓝本,进行再次创作。除了给西施其人增加了神性的光环外,还给她起了个名字,也就是夷光。
到了唐代,随着诗歌的盛行,过去的故事被文人们翻出来加以咏情,此时西施和范蠡的感情描写也出现了苗头。
到了元明清时期,戏曲和小说已经发展到了足够成熟的阶段,西施的故事也就成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样子。
至于西施到底是不是叫施夷光?
我这就去某百科改一下项羽的词条。
参考文献:
《范蠡西施故事流变与文化意蕴考论》 朱芝芬
《论唐前西施故事的接受》 李淑芹
《试论唐诗中西施形象的重塑》 李淑芹
《“红楼女性”与曹雪芹的西施情结》 王伟
《日本古代文学中的西施故事研究》 程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