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周六,“上海书展”一票难求,上海展览中心挤满了爱书、爱阅读的大人和孩子,还有满满当当的各项活动。而在这个城市的其他许多角落、在你我身边的家门口,也有许多关于阅读的讲座、展览、赏析和亲子活动正在举办,可谓全城书香。
©王凯
据不完全统计,书展一周,全市16个区将展开共计296场相关活动,它们大多分布在街镇图书馆、城市书房、农村书屋和“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 (下称“儿友好阅读新空间”)。
这些有趣有益活动,和20年来我们身边不断生根发芽的一家又一家可亲可近的书房,让“上海书展”扩大了地界,延长了周期,永不落幕。
和平书院,不舍昼夜
“过了里滩就是外滩,过了下海就是上海。从江廊相来,从河廊相来,从陆廊相来,从海廊相来……”
上海书展揭幕前夕,和平书院打造举办了首届“夜读日”,用上海话朗读的诗歌、演唱的歌曲,让观众会心一笑。
和平书院 ©杨建正
作为上海首个24小时公园图书馆,自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开放以来,和平书院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无数求知心灵的栖息地。
©杨建正
入夜,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内灯火通明。低头闻书香,抬头望星空;徜徉经典、对话古今。有读者称来这里是每天晚上的固定活动,“散散步,然后来看看书。”
©张龙
而每一个白天,这座虹口区图书馆的分馆更已经深度嵌入了附近居民的学习、休闲生活之中。看着早起步行来自习的大学生在餐吧等着买早餐,或是坐在综合馆二楼露台欣赏公园风景的退休夫妇,还有带着孩子在少儿馆席地而坐的年轻父母,能令人切实感受到社区公共图书馆,一头连着社区生活的柴米油盐,一头连着知识和思想的源头活水。
©张龙
在上海已建成的219家遍布全市的街镇图书馆中还有许多小而美的存在,比如搬到昌平路710号二楼的江宁路街道图书馆,馆藏面积小了近一半,但人气却涨了不止一倍。
江宁路街道图书馆
通过大幅调整馆藏书籍,江宁路街道图书馆的藏书以设计、艺术、建筑和上海历史研究为特色,以其“小而美”吸引着家门口的读者风雨无阻地前来,也让遍布全上海的年轻博主前来探馆体验。
“以上海城市历史研究为例,馆内藏有许多研究上海老建筑历史的图书,还藏有一套含有1939年上海市行号的路图录。这些图书会吸引特定圈层读者,一些上海历史爱好者、城市漫步(City Walk)达人,乃至上海城市研究的学者都会定期来馆读书,高黏性的读者群体逐步形成。”
馆长朱宇翔介绍经验说,打造特色小馆,离不开对图书的精挑细选。
据介绍,这家图书馆购书有四项参考标准:各大书店、网站的年度畅销书排行榜,上海各市、区图书馆图书借阅量排名,图书馆管理员到精品书店现场挑书,读者荐书制度。由于馆内空间有限,他们还会定期下架借阅频率低的图书。
稻田书屋,躬耕致读
如果说在城市,在高楼大厦间,是书香伴着咖啡香,那么在乡村,在田间地头,是书香伴着稻花香。
位于青浦区赵巷镇的方夏村农家书屋(稻田图书馆)就位于“一稻”农场内,日常是围绕服务农村社区、满足周边居民阅读需求打造的社区读书社群活动空间,周末则焕新为研学课堂,更多元地向市民游客展现农耕文化。
区、镇图书馆根据农民和周边居民的阅读需求和兴趣,为稻田图书馆配送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的图书,包括农业技术、崧泽文化、文学作品、历史传记、儿童读物等,并定期更新图书资源,确保书屋的图书保持新鲜度和时效性。
稻田图书馆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文化讲座、技能培训等活动,通过自媒体发布,逐步培养和形成了阅读社群。
今年3月份以来,稻田图书馆“以书换蔬 躬耕致读”读书分享会已经举办了7场,现场参与人数300人左右,读书社群参与人数700余人。
同样在青浦,位于朱家角镇,由林家村村民陈君芳与丈夫张瑞杰携手打造的“薄荷香文苑”更曾被评为“最美农家书屋”。
整整三面墙壁是木质大书架,木地板、蓝土布覆盖的长茶几、刻意未粉刷的天花板,处处透露出粗粝的美感。庭院里遍布藤蔓、栽满花草,从大块窗户向外望去,百亩稻田尽收眼底。点上一炉熏香,砌上一盏清茶,在茶香和墨香之中,世上浮躁,皆化为平淡。
自从“薄荷香文苑”2017年落户林家村,村民们发现村里逐渐热闹了起来。
城里的作家们会定期到书屋开例会,谈文学创作的感受,对美丽乡村写诗吟诵;大学里的教授会到书屋品茗话诗,甚至是探讨新国际形势下城乡对流与大都市周边乡建的意义;书屋里还能常常欣赏到城里艺术家带来的古琴、相声、快板表演。在陈君芳夫妻俩的盛邀下,油雕院的画家、田耘社的相声班子,纷纷在林家村住了下来。
儿童阅读,精彩纷呈
“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外星有没有生命的存在呢?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和玉兔吗?”伴随着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插画师、上海科普作家协会亲子阅读推广人黄安琪老师的阅读分享,一场名为“星空之旅 探索无界”的主题活动,近日在浦锦街道闵行城市书房江桦馆举行,为小读者开启了一场充满知识与想象力的太空探险之旅。
当天下午,主办方还特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工程师、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六号总体设计师陈欢乐,进行了“月背探秘:嫦娥六号的星际旅程”讲座。
讲座中,陈欢乐以其深厚的科研功底和启发性的思维,引领孩子们穿越历史长河,了解月球的瑰丽世界。“嫦娥六号,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是一位温柔又勇敢的仙女,而它的实际表现更是令人赞叹。它跨越了38万公里的地月距离,精确无误地降落在月球背面,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背采样的壮举。”
这是闵行区结合“儿友好阅读新空间”打造推进的“一书一世界·书房有约”系列活动之一,在家门口的阅读空间中,无论是专业人士带来的趣味讲座,还是主题活动所囊括的立体书展、手工制作、主题微书展等,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对天文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有趣的活动和实践,有益的阅读和探索,几乎在上海的每一个角落发生。
石门二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未央学馆以汉文化为特色,秦汉风格的建筑结构,与“一江一河”滨水岸线景观相融合,专为儿童设置的古风几案,勾勒出古色古香的中式空间美学,空间自主孵化了“石二国学、邻里童读”阅读推广品牌,结合传统文化空间与少儿文化养成,涵盖汉服、汉礼、汉舞、非遗手作等国学主题活动;
金山区枫泾镇图书馆将“儿友好阅读新空间”作为非遗项目——金山农民画传承的重要阵地,围绕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打造枫泾故事与农民画特色活动品牌:“阅”家乡“绘”生活亲子绘本阅读活动、“口袋里的书香——阅读有礼·书香盲盒”活动,深受枫泾镇少年儿童喜爱和欢迎;
嘉定区金鹤新城“儿友好阅读新空间”不仅配备少儿类图书2万余册,还常态化以绘本剧形式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联动“骆新工作室”“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江桥基地”“马兰花戏剧”等优质平台,组织少儿参加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媒体开放日、戏剧公开日活动,打造“大咖的平方”“剧好玩”儿童戏剧活动品牌,让孩子们在戏剧中感受阅读的快乐与美好。
马上评|一座城市的阅读
生活在这座城市,我会觉得很幸运。
步行几百米,就能遇见一家有趣的书店,或是一间可以自习可以借书的街镇图书馆。每天的阳光都会从窗外洒进来,叫那一橱柜又一橱柜的书,蒙上金光。而在郊区,院内书声琅琅,院外蛙声一片,早已不是关于“世外桃源”的想象。这些年,农家书屋如雨后春笋般,在上海乡村的角落生根、发芽,既接地气,又聚人气,还冒热气。带着孩子,每个周末你几乎都能找到关于阅读的活动,寓教于乐,收获满满。
“上海书展”走过了20年,从每年跟着父母,到约上同学,再到带着孩子,跟着“上海书展”一起成长的,除了读者的年纪,相信还有这座城市的阅读习惯。20年来,我们不断擦亮着“上海书展”这张城市文化名片,逐步构建起全民阅读服务体系,让阅读融入生活,让读书成为日常,让城市的书香味更加浓厚。
©王凯
想起年初徐家汇书院公布的“年度最特别读者”——曹业宬是徐汇图书馆的“老朋友”。当年,还是初中生的他暑假期间就在徐汇图书馆担任少儿图书馆馆长,负责书籍进出库、数据整理上架等工作。“在暑假大家闲暇度日的时候,这一经历让我有了学习和承担责任的机会,也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在那次实习中,曹业宬第一次接触到了四角号码检字法,他至今还记得“颜”的词条号码是1028。如今曹业宬已是牛津大学硕士、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目前在昆山杜克大学担任美术史与考古学助理教授。在学术研究中,他依然使用四角号码检字法描述研究西夏文字。如今徐汇图书馆升级为徐家汇书院,在促进全民阅读方面担任了更重要角色,曹业宬与有荣焉:“当年的‘小馆长’项目,对于一个年轻人的成长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很高兴看到徐家汇书院在提升这一行业标准方面起到了标杆性作用。”
我想,阅读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学习方式,爱上阅读是一辈子的幸福,而生活在一座阅读的城市里,无疑是幸福的。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孙佳音
图片:王凯 张龙 杨建正 摄,其余源自网络
编辑:吴旭颖
©新民晚报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