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对比没有意义。
– 1 –
小长假期间,一则楼市消息频频刷屏,看得人虎躯一震。
说是高盛的报告:
认为中国楼市最快要到2027年才见底,而且目前价格只跌了一半。
我是不太相信这么言之凿凿的预测,所以找了一下报告,发现是今年2月份的,现在翻出来属于炒冷饭了。
看这个图,如果参考美国要到2027年,如果参考日本就要到2030年了。
之所以在社交媒体引发关注,我想可能是现在又到了一个楼市多空的博弈胶着期,政策在鼓励楼市回暖,老业主也想抓住这次机会脱手,但是潜在的购房者认为房价还没到底。
一方急着解套,一方还在观望。
这个时候,任何一个劲爆消息,都会挑动双方敏感的神经。
但是,大家发现没,这个预测方法也太简单了:
直接拿中国和美日做横向对比。
做这个报告的人是认真的吗?更多是为了噱头吧。
因为中国房地产跟美日太不一样了。
– 2 –
跟日本的不同:
中国的人口基数和需求情况比日本好。
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才刚到日本60年代的水平,也就是说,还有很多人在城市没有住房。
而且,庞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改善需求也很大。
中国的人口差不多是日本的14倍,中国的腾挪空间更大,在需求上是无法这么对比的。
另外,大家都知道日本房地产泡沐破裂的直接原因是广场协议,政策无法自主,这点中国跟日本就更不同了。
跟美国的不同:
中国楼市的杠杆风险没有美国大。
中国居民购房的最高杠杆曾经一直是70%,近十年来也有80%的情况,但是平均下来是70%-80%。
与此同时,中国居民的储蓄率世界第一,房贷在中国是银行最稳健最优质的资产,不良率极低。
美国就不同了:
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零首付购房+衍生品市场。
在美国断供非常容易,购房者零首付购房,一旦房价下跌,就宣布破产把房子甩给银行,产生次贷危机之后,因为复杂的房地产衍生品市场,底层资产暴雷之后,风险快速在银行端扩散,从MBS到 CDS再到 CDO,很快引发系统性危机。
但是中国房地产金融化并没有这么严重。
2016年开始的去杠杆,资管新规把影子银行风险拆除了,三道红线把房地产风险抑制了,虽然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是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极大降低。
换句话说:
即使房价下跌较大,风险也能被隔离,不会形成连锁反应导致更大的下跌。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有根本的一点:
中国房地产自有国情在此,跟任何国家都不太一样。
首先,不是完全市场化的,甚至市场起的作用没那么大,主要是政策市。
其实,绑定了太多东西:
信贷造水机、地方财政收入、居民最大财富。
暴涨可以,但是暴跌不被允许。
– 3 –
结语
最后,虽然但是。
虽然和美日做横向比较的方式不太靠谱。
但是中国房价确实已经太高了。
从各种维度来看:
人均GDP、城镇化率、人口增长率、房价收入比、居民杠杆率、甚至是30年国债收益率…
房价都还处在一个探底的过程。
底在哪里?什么时间见底?很难预测。
唯一可以做的就是:
让这个过程更平稳一点,这对大多数人都是好事。
目前看来:
城镇化和人口基数带来的需求,低杠杆带来的风险可控以及政策自主和主导的因素,都可以让这个过程更平稳。
希望这一天早点到,不然对于买卖双方都太煎熬了。
见底之后,经济去房地产,以后好好发展科技制造和服务业吧。
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