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叫不醒装睡的人,书也不行,因为独立思考是奢侈品

图片[1]-你叫不醒装睡的人,书也不行,因为独立思考是奢侈品-小师评

今天是世界阅读日,发一篇旧文。与许多朋友一样,我读书的进度远远比不上购书的速度。有位朋友说他要想读完现有纸质版藏书,需时八百年,我虽远有不及,但估计也得花上个三五百年。至于海量的电子书,我连数量都懒得统计。

我并非只买书不读书的人,相反,唯一能让我主动挤出时间来做的事情就是阅读。除了家中阅读外,只要出门,我就会在包里放一本纸质书和一台KINDLE,哪怕停车在路边等人之类的零碎时间,我往往也会读上几页。

如果不是出于纯粹的爱好,我想自己很难坚持到今天。毕竟,阅读之于当下,不但要耗费时间和精力,还没有许多人希冀的那种立竿见影的效果。换言之,即使你不阅读,对生活也基本无碍。那么,我们为何阅读,又该如何阅读?

■阅读是为了让人洞悉自己的无知

在很多人看来,因为科技的进步,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比之前人已多出万倍,阅读早已不再是开阔视野的最重要渠道。比如交通工具的变革使得人们可以真正地开眼看世界,亲身体验书中的那些风物、遗迹和景观,网络更是可以提供海量信息。从这一点来说,不阅读确实也是一种自由。更重要的是,阅读不能保证快乐。

我有许多朋友就从不阅读,甚至有阅读障碍,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唯一拿过的书就是课本,但这类人多半挺快乐。我说这话并无嘲讽之意,有时甚至羡慕。因为人类的求知和宇宙的无限不但是悖论,还是人类最悲哀的宿命之一。阅读(还有其他许多事情)的真正价值不是让你觉得自己“有知”,而是让你洞悉自己的无知。这种“知道自己无知”的包袱,委实比“浑然不觉自己无知”要痛苦得多。

但阅读终究不是坏事,培根当年那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如今仍不过时。当然,如果要与时俱进,由我补充两句的话,我会加上“心灵鸡汤和成功学不可读”。

之所以有此判断,是因为心灵鸡汤和成功学都是典型的功利性读本。后者挂着“成功”二字,自不必说,前者则相对隐蔽,许多人甚至以其为心灵慰藉。但心灵鸡汤所强调的那些“美德”,本质只是和稀泥,让人们以是非不分、放弃原则为处世法宝,这针麻醉剂当然有其背景,另一方面却也迎合了人们追求“如何混得好”的心理。

但阅读恰恰与功利性天然相悖。许多方言语境里习惯将“上学”称为“读书”,某些人更是会将之与阅读混淆。其实前者有着很强的目的性,往大了说是为了人生,其实多半只是为了学历。大多数人的“读书”其实也仅限于此,古代不就有黄金屋和颜如玉之类的说法吗?阅读则应该是非功利的,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看似不重要,于我而言却可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功效”无法以分数之类的形式量化,但却能时时闪现。

图片[2]-你叫不醒装睡的人,书也不行,因为独立思考是奢侈品-小师评

要保持非功利的阅读,就要拒绝“阅读运动”。每逢世界阅读日,我们都会见到许多看起来相当惨淡的数据和消息,比如阅读率逐渐下降,成年人平均每年纸质图书阅读量仅4.39本,以教辅书占据大半壁江山的畅销书榜,还有那些极度快餐化的读物……伴之而来的是对阅读的呼吁。但一来喊口号本身就是一种功利性行为,二来喊了这么多年,没见任何效果。一个人要是只在“世界读书日”嚷嚷读书,那也许还不如不读。

阅读与独立思考的关系,恰恰说明了阅读是一个极其个人化的行为,所谓“阅读运动”,显然是对“世界阅读日”的一种曲解。

■阅读只能救自己

在中国,你会在很多个瞬间觉得阅读真的很有用。原因很简单,因为你在生活中会见到无数让你啼笑皆非的事情。

逻辑缺失的例子实在太多,比如“你凭什么批评他,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这句话的变种很多,还有“你凭什么批评明星,是不是想借机出名”,“你凭什么批评他,你有资格吗?人家比你挣钱多得多”,“你凭什么批评他,人家是专业人士,你呢”,“你凭什么不听我的经验,我过桥多过你吃饭啊”……他们连一个最起码的逻辑都不明白:

评论一件事不需要资格,不需要身份、金钱和辈分,只需要讲道理和实事求是,不接受一件事也不需要资格,仍然只需要讲道理和实事求是。

你去餐馆吃饭,批评厨子做菜不好吃,不需要自己也有个特级厨师的资格证才有资格去批评。反过来,当你对别人的质疑和批评有问题时,对方提出反对意见,同样也不需要资格。

如果你是一个会读书、懂逻辑的人,就会很容易认清这些问题。但如果不懂逻辑,任何事情的讨论都会落入胡搅蛮缠的境地。可是看看网上的各种论战,最终的结果往往就是胡搅蛮缠。

心灵鸡汤是逻辑欠缺的重灾区。比如“凡事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你是一切的根源”,这种论调的无逻辑之处,稍微有点修养的人都不会看不出来,可却成了许多人尊崇的思维。难道,你在街上不幸被抢劫,也是这一切的根源?当女性遭遇性侵害时,许多中国人不是同情受害者,谴责加害者,而是质疑“这女孩子是不是穿得太暴露了”,这种卑劣龌龊的思维,不是跟心灵鸡汤里的“你是一切的根源”如出一辙?

逻辑思维的欠缺,必然导致科学精神的沦落。网络时代显然放大了这种愚昧,网上流行的各种养生学,十有八九都是假的,可即使再怎么辟谣,即使这些养生学彼此矛盾,许多人仍然乐于转发这样的虚假东西。

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要明理,明理有什么用?不容易上当受骗。从小的方面来说,你不会再相信什么WIFI辐射致癌之类的谣言。从大的方面来说,你不会再因为某些情绪的煽动去反这个抵制那个。

但我与朋友聊天时,大家也常常会表示悲观:读书固然明理,明理固然不容易上当受骗,可是,这种清醒带来的副作用,你该如何面对?

举个例子,许多人选择过年不回家,并不仅仅是为了躲避逼婚、逼生孩子,躲避七大姑八大姨毫无人际关系界限的询问。他们也在躲避“话不投机”。

当家人与亲戚在饭桌上大谈各种养生谣言、科学谣言,看着抗日神剧和三观低下小品却乐不可支时,如果你清醒地表示质疑,那很可能会成为家人眼中的怪物或者“愤青”。当旧时同学告诉你“坐月子不能碰水”、“西方人不坐月子是因为跟我们体质不同”,或者拿着各种传销养生产品大谈功效时,你要是提出质疑,随时会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也许,读书唯一的作用,就只剩下独善其身,让你自己明理。不要妄想去改变他人。

■深度阅读未必比碎片化阅读高明

这年头,读书的人越来越少。逐年下降的阅读率,一方面让人担心,另一方面却也催生了阅读的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的最大体现,就是对碎片化阅读的鄙视。记得前几年,有个新闻一度引发热议。话说太原火车站里,大家都在低头玩手机,一位著名高校的男生则在看书。他表示手机阅读过于碎片化,不利于提高个人素质。

在许多人看来,这当然是一条正能量新闻,是“纸质化阅读高于移动终端的碎片化阅读”的明证。

图片[3]-你叫不醒装睡的人,书也不行,因为独立思考是奢侈品-小师评

我其实也是纸质阅读的支持者,可是抱歉,我不认为这则新闻有什么正能量可言,也并不认同对移动阅读的妖魔化。

新闻视频告诉我们,这位男生在火车站里读的是《旧制度与大革命》。这当然是一本好书,但正如他自己所说,同学都很优秀,自己读了大学才发现在科学文化知识上的不足,只能补课。这种“补课”当然比应试教育催生的阅读障碍要好得多,但确实只是“补课”而已。至于包里还放着《高等数学》,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称颂的。

更重要的是,作为纸质阅读的拥护者,我不喜欢某些人通过贬低“碎片化阅读”以抬高纸质阅读的论调。

读书当然是好事,但书是什么?它是知识的载体。古时有竹简、牛皮卷,到了纸张和印刷术普及后,纸质书走入人类生活,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是奢侈品。中国古代的藏书家,藏书过千册已留名于史。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直到明清时代,雕版印刷术步向成熟时,小说才真正走入市井生活。至于中世纪欧洲,藏书能有几百册便已可享誉各国,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拥有一本私家书籍。直到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后,书籍才得以普及,知识不再被教会垄断,为欧洲进入公民社会和工业革命提供了契机。

近年来,电子阅读越来越普遍,许多人放弃或部分放弃纸质书,选择电子书阅读器,其实这只不过是知识载体的又一次变化。碎片化阅读也是近年来移动终端发展的产物,人们通过社交网络改变交际和沟通方式,也改变了知识获取的习惯,也引发了人们的忧虑。

纸质书维护者的观点并非没有道理,他们提出的其实是一种“系统化知识获取”的概念,即通过系统化的阅读来得到知识。但他们对碎片化阅读的贬低却不见得有道理,这是因为他们将知识获取的途径单一化,而且忽视了知识的获取者是人。

图片[4]-你叫不醒装睡的人,书也不行,因为独立思考是奢侈品-小师评

如果一个人善于获取知识,也有主动探索的意识和能力,那么他就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碎片阅读,以各种方式自行扩充、构建一个庞大的阅读体系。换言之,即使是碎片也能够成为知识载体。

但如果一个人三观扭曲,智商和认知有障碍,那不管读多少纸质书,也不会得到什么知识。在现实中,这样的人还少吗?

最后要说的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书籍对于人类的影响力的确已大大下降。古代人之所以看重读书,读书之所以能立竿见影改变人生,是因为人类确实没有其他途径获取知识——口耳相传的东西多半不靠谱,没有便利交通工具可以支持旅行,没有现代通讯设备可以缩短时空距离,没有网络可以获取信息,你不读书,见识就无从谈起,教化也无从谈起。

图片[5]-你叫不醒装睡的人,书也不行,因为独立思考是奢侈品-小师评

可是,在一个现代人一天所得到的信息量甚至超过古代人一生的当下,作为一个读书人,我更多是凭兴趣读书。纸质阅读并不必然高明,它仅仅是一种阅读方式。现实告诉我们,许多人的逻辑思维、三观和认知,根本不具备选书和读书的能力,不管他们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因为早早放弃了独立思考的权利,他们终其一生,都无法通过读书来扭转自己的认知障碍。你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书也不行。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