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蛇的形象具有复杂的含义,既具有正面,也有负面。例如,创世古神女娲娘娘就被描绘为半人半蛇的身体,她炼石补天,捏土造人,是上古神话中地位最高的女神,呈现出正面的形象。然而,在《山海经》、《淮南子》等上古神话中,蛇又经常以凶兽的形象出现。但无论如何,龙的主要原型还是蛇。在古代神话中,龙被视为由蛇逐渐进化而来的。
1.腾蛇
腾蛇又名螣蛇,传说中能够乘雾飞行的神物,也能够铺地,似乎具有神奇的力量。当黄帝遇到河流没有桥时,就用腾蛇来连接通过。在唐虞时代,有专门的豢龙氏来饲养腾蛇。螣蛇被认为是与龙同类的神物,能够兴云驾雾,与玄龟一起作为真武大帝的手下大将。
2.九尾蛇
传说中的九尾蛇是一条巨大的异蛇,下半身长有九条尾巴,每条尾巴末端都有小孔,能喷射出一种强大的液体,被击中的人非死即残。九尾蛇行动时,会发出铁碰撞般的声响。在民间故事中,有一个叫茅八的人,他去江西购买纸张。在当地的深山里,有很多造纸厂,那里的居民在太阳即将落山时都会紧闭家门,他们警告茅八不要随意走动,因为深山里有很多凶猛的怪兽。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茅八想要欣赏月色,便踏入了深山。他走了没几步,看到一群猴子慌张地爬上一棵大树。茅八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便找了个地方藏了起来。不久之后,一条巨大的九尾蛇从树林深处现身,它的双眼发出耀眼的光芒,身体粗壮,身上的鳞片比鱼鳞还要坚硬。九尾蛇来到树下,开始旋转并竖起九条尾巴,就像在跳舞。每条尾巴上都有小孔,会喷出液体。液体击中了树上的猴子,它们立刻哀号着掉落在地,内脏都摔烂了。九尾蛇吃了三只猴子后,慢慢离开。这次经历让茅八感到了深深的恐惧,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在黄昏过后出门。
3.修蛇
在古老的神话故事中,有种巨蛇被称为巴蛇,也被尊称为修蛇。传说,修蛇的家园在洞庭湖一带,那里是它的领地,它吞噬了许许多多的过往动物。有一次,它甚至生吞了一头大象,过了三年才把骨架吐出来。尽管这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幕,但吞下一头大象,即使是神化了的蛇,也是一项伟大的成就。然而,由于修蛇有时也会袭击人类,黄帝决定派英勇的大羿前去斩杀这个祸害。大羿接受了这个任务,他先是用他的箭射中了修蛇,然后一刀将其斩为两段。修蛇的死体化成了一座山丘,被称为巴陵。这是对过去的记忆,也是对大羿英勇行为的赞扬。这个古老的神话故事不仅描绘了巴蛇与大羿之间的冲突,还揭示了古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英雄的崇敬。这段叙述出自《山海经·海内经》,是古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让我们对古代的信仰、传说和英雄故事有更深入的了解。
4.九婴
九婴,是传说中居住在凶水中的一种神秘的九头蛇怪。它的叫声如婴儿般啼哭,使人不寒而栗。这种怪兽身上有一种奇妙的能力,能同时喷出水火。它以残暴无情著称,不仅在人间引起混乱,还吞噬了许多无辜的生命。每次进食时,它必须同时享用九种食物。九婴的长相令人印象深刻,它拥有蛇的身体,然而头上却长着九个头,每个头都有自己的生命。这些头不但能视能听,还能思考和感受。九婴的身体充满了力量和活力,展现出非凡的生命力。在北方的深山大泽之中,有一条名叫凶水的深渊大河。这条河水深千丈,波涛汹涌,令人望而生畏。在这条凶水中,孕育出了一只名叫九婴的怪兽。九婴能在深山大泽之中自由行动,展现出神秘而强大的力量。有一天,当十个太阳一起照耀时,凶水变得沸腾不安。九婴感到水中太热,于是跳上岸来。它一见到人类就发起攻击,吞噬了许多无辜的生命。为了拯救百姓,大羿决定前往斩妖除魔。大羿深知九婴有九条命,一旦射中一个头,它只会暂时受伤,很快就会恢复。于是大羿决定使用连环箭法,九支箭几乎同时射中九婴的九个头,瞬间九条命全部被消灭。这个民间故事描绘了大羿的英勇和智慧,以及九婴的强大和邪恶。通过这个故事,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智慧。
5.鸣蛇
一种生活在西南鲜山中的怪蛇,叫做鸣蛇。这种蛇一直吸收天地灵气,逐渐有了灵智,身形也变得巨大。鸣蛇长有四翼,每当它振动翅膀的时候,会发出钟磬般的响亮声音。在《山海经·中山经》中记载:“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这段文字描述了鸣蛇的外貌形态和出现的地方会出现旱情的传说。
6.化蛇
在古代神秘的神话故事中,存在一种名为化蛇的怪兽。它的声音如同哭泣的婴儿,又如同愤怒的妇女在骂人。化蛇很少张开它的嘴巴,然而一旦它发声,就会引来无法抵挡的洪水,如同天崩地裂一般。据说,在春秋时期,有一位农夫在大梁城附近听到了婴儿的哭声,前去寻找时却发现了一只形状如同蛇的妖怪。此后不过三天,黄河爆发了罕见的洪水,淹没了沿途的八百五十多个乡镇和村庄。这就是化蛇,一种在《山海经·中山经》中有所描述的神秘怪兽。它的形象仿佛人面豺身,翅膀如同鸟类,行动起来却又像蛇一样蜿蜒前行。而它的声音,如同叱骂一般,给人一种严厉而急迫的感觉。每当它出现,总会预示着洪水的降临,给当地的居民带来无尽的恐慌和灾难。
6.担生
在古老的故事中,有一条引起水害的巨蛇,被人们称为担生。据《水经注》记载:“有人行于途,见一小蛇,疑其有灵,持而养之,名曰担生。长而吞噬人,里中患之,遂捕系狱。担生负而奔,邑沦为湖。”在民间传说中,有一个书生在路上捡到了一条小蛇,他对其产生了怜悯之心,便将它带回家中悉心照料。由于书生总是将小蛇背在身上,于是就给它起名为“担生”。这条蛇逐渐长大,变得越来越庞大,书生背不动了,便将它放养在沼泽之中。四十年后,担生已经变成了一条巨蟒,每当有人经过大泽,必定会被它吞食。书生已经年老,一次他需要经过大泽才能到达某地。有人告诉他:“这里有吃人的大蛇,你别从这里过。”然而,书生认为现在是冬天,蛇都在冬眠,便没有听取劝告。书生刚刚走不远,果然看到一条大蛇。他走上前去,却发现这条大蛇正是他曾经的宠物担生。书生说道:“你不是担生吗?”巨蛇低头良久,然后离开了。书生安全地回到了范县,但县令却认为书生能安全经过大泽而不被蛇吃掉,其中一定有诡异。于是,县令将书生投进了监狱。就在当晚,狂风暴雨突如其来,整座县城被淹没,唯独监狱得以幸免。书生因此得以大难不死。
7.委蛇
委蛇,传说中的一种妖怪,有着人首蛇身的奇特形态。据传,这是一种拥有野心的象征,那些渴望称霸天下的人往往会期待见到它。在《庄子·达生》中记载了一个故事,齐桓公在一次游猎时遇到了委蛇,因惊吓而病倒。但当他得知这是自己将称霸诸侯的征兆后,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委蛇的外貌极为奇特,拥有着人首蛇身的形态,身形巨大,如同车轮一般,长度更是如同车辕。在古代的民间故事中,齐桓公在一次打猎途中遇到了鬼,他询问管仲是否也看到了,然而管仲却表示没有看见。回来后,齐桓公因惊吓而病倒。后来,有个叫皇子告敖的人来见齐桓公,告诉他其实是他自己吓了自己。并解释说,污泥里的鬼叫履,灶台里的鬼叫髻,房子的污垢里住的鬼叫雷霆,屋子东北方的墙下名叫倍阿和鲑蠪的鬼在跳跃,西北方的墙下名叫泆阳的鬼住在那里,水里的水鬼叫罔象,丘陵的鬼叫峷,大山里有山鬼叫夔,郊野里有野鬼叫彷徨,川泽里有鬼叫委蛇。当齐桓公问及委蛇的形态时,皇子告敖描述道,委蛇身子大如车轮,长如车辕,穿着紫衣戴着红冠。最讨厌听到雷神的车子驶过的声音,一听见就会捂住耳朵。见到它的人会成为霸主。不久后,齐桓公的病就痊愈了。
8.钩蛇
传说中的钩蛇是一种两栖蛇类,通常生活在水中。它具有凶猛好斗的性情,并且身上带有剧毒。钩蛇的尾部是分叉的,就像两个钩子一样,它使用这些尾钩来捕捉猎物,然后进行吞食。然而,似乎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再也没有人见过这种蛇类了。在《续博物志》一书中,有对钩蛇的描述:“先提山有钩蛇,长七八丈,尾末有歧。蛇在山涧水中,以尾钩岸上人牛食之。”这里详细描述了钩蛇的长度和尾部的特点,以及它在山涧水中捕食的方式。
9.唤人蛇
在广西的趾山附近,生活着一种被称为“唤人蛇”的特殊蛇类。这种蛇通常隐藏在草丛和树木之间,当有人经过时,它会大声问道:“从哪来?到哪去?”如果不小心回应了,即使相隔几十里路,唤人蛇也会如影随形,循声而至,并将应答者一口吞食。据《茶香室丛钞》记载,唤人蛇的长度可以超过一丈,甚至达到数仞,广西近郊的趾山就是它的栖息地。这种蛇以草莽为掩护,当旅行者经过时,会发出清晰且如同中原口音的提问。如果无意中回应了它,即使间隔数十里,唤人蛇也会追踪而来。当它赶到时,会掀起一阵腥风,推门而入,将回应的人一口吞食。没有人能阻止它的行动。
10.虺蛇
在古代神话中,虺蛇被描述为一种凶猛的蛇,它是十大凶蛇之一。根据《述异记》的描述,虺蛇需要修炼五百年才能变成蛟,蛟再经过一千年的修炼才能进化为龙。而龙的高级形式,就是应龙。虺蛇是十大凶蛇中的一个分水岭,长蛇和巴蛇虽然凶恶,但它们仍然属于凡兽的范畴。而虺蛇已经可以被视为初级的异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