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外卖小哥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蓝色或者黄色的外套。
除此之外,标志性的小电驴,时刻不离手的手机。
不过,最近我发现世道变了。
这段时间拿餐的时候,我撞见了好几个头盔上固定着台运动相机的外卖小哥,一问是在干啥捏?都说是在拍视频。。。
众所周知,外卖员的收入跟送单数挂钩,属于高强度体力活,怎么现在送外卖还要另学拍视频了?是什么新增支线么?
摸不着头脑的我,决定靠互联网答疑解惑,结果一弹出来,给我看迷惑了。
——这也太卷了。
全国各地的外卖小哥,都在对着镜头记录自己的生活。
外卖自媒体一般分 toB 和 toC 。
比如我最近刷到的这个骑手小姐姐就主打 toC 内容,她叫“送外卖的王发达”,在她的视频主页里,事无巨细地记录下了送餐过程中发生的事儿,取错单,联系不上客户,以及下雨天,被路过的公交车溅一身。
午餐高峰一个人拎8个外卖
而这位@阿坤外卖仔,走的则是 toB 路线,特别善于输出自己作为行业老炮的经验,为无数新入行的骑手答疑解惑。
如何让电瓶车跑一天不用充电,下雨天跑单有什么小技巧,新手送外卖需要买什么装备?跑外卖选哪个平台好?
还别说,分析的头头是道。
别期待这些视频有什么华丽转场和镜头语言,很多外卖员,剪辑能力稍有欠缺,但这也挡不住他们做自媒体的心。
不少外卖员,甚至主打怼脸闲聊,今天跑单的行情好坏,有没有遇到奇葩客户,送外卖的今日心情,逐一汇报。
这些视频刷多了,有一种感觉:这年头不会拍抖音,已经不配跑外卖了嘛?
顺着这些视频和分享,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正用朴素的镜头语言,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展示着自己的生活,精心运作着自己的账号。
前几年如果写文章想聊聊网约车司机的行业现状,得线下打车问,遇到好心师傅,才有可能深聊几句。
近几年,只需要搜索跑滴滴这个关键词,从跑“一口价”的快车司机到开奔驰 S 的豪车滴滴司机,都会立刻展示在你面前。随手翻翻,就能知道师傅们一天会跑多久,赚多少,数据还特丰富。
卡车司机也是啊,同样在事无巨细地分享,自己开卡车在路上的故事。
有人可能不理解,这不就是劳动者们在记录自己的生活日常嘛,有啥好看的?
如果你愿意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个主页就是窥探一个职业的窗户,帮你深入了解其他工种的生活,而且特别深度,像一天能赚多少钱,每天都会干啥这些信息,平时你都没法接触到。
而且,虽然镜头朴质,取材单一,但真不无聊啊,内容特别真实、丰富。
工人在工地里吃的 10块钱的蛋炒饭长啥样?
保安平时就坐在岗亭里,会无聊不?
从事宠物洗浴的人,遇到最难搞的猫都有多难搞?
虽然你看着他们的视频内容,都只是在每天洗猫,但实际上每次都会有新的“博弈”,特别有戏剧效果。猫要反抗还未反抗那一下,更是有点悬疑片的味儿了。
如今的互联网上,绝大多数的内容都是为了商业化精心炮制,甚至是作假,看多了,感觉有时都分不清真实和虚幻了,这些粗糙但没有剧本味的内容,反而成了让人珍惜的存在。
而这些行当在“投身”自媒体后,还会进一步细化、衍生。
像家政行业,原本人们提起它的时候,想到的只有一个动作:家庭清洁,最经典的形象就是拿着一大堆卫生工具,站在小区门口等你的阿姨。
但现在,这一行业里有普通保姆的账号@住家吴阿姨,吴阿姨所分享的都是自己从事保姆这一行当,所积攒下来的生活小技巧,比如每天就教大家如何吃薯片不粘手,如何打包家用垃圾,如何把酸奶喝的干干净净。
不但斩获了百万粉丝,她的视频还被网友誉为真正的青年大学习。
也有以“深度清洁”为主要吸引点的@玛丽管家。
不过,这些以记录自己劳动为主的博主真能到赚钱嘛?为什么会涌入自媒体呢?
抱着好奇,我联系上了几位博主,跟他们聊了一聊。
之所以会选择运营账号,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就是想赚钱,少数人则是兴趣使然。
他们绝大多数人,看似不如看文章的各位有网感,不太懂互联网黑话,用词也挺不互联网的,但真聊起来,会发现他们运营账号的用心程度和设计上,不弱,说不好比一般人更有研究。
比如@阿坤外卖仔,虽然一开始就说自己完全不懂运营,但细聊下来,连几点钟推送流量更好,连他都分析测试过,“关注我的人很多都是骑手,视频要在 8 点到 10点发,太晚大家都出去跑单子了,没人看”。
版面也是啊,不说好不好看,但能看出来一直在找规律,而且也有做新的尝试。
那么,努力会有收获么?
@送外卖的王发达告诉差评君,她制作一期视频后,会分发到四个平台,但每个月加起来也就 400块钱左右的收益,以流量激励为主。
体力劳动者,尤其是送外卖这样的高强度劳动,其实主业工作强度就很大了,阿坤每天从上午九点送到晚上九点,发达是兼职做,稍好一些,一般会从上午九点忙到下午三四点,此后,他们需要花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剪辑视频。
为什么要在这么高的强度下还坚持运营账号呢?
对于还没有赚到钱的人来说,关键词可能是「希望」和「陪伴」,算法的随机性提供了希望:发达告诉我,之所以还在坚持,一方面是因为曾经出过一期万赞的爆款,觉得“万一”又成功了呢?
另一方面,分地域的推荐机制也给发达带来了一些线下人气和声望,现在她出去跑外卖的时候,附近的骑手很多都认识她。
而对于少数赚到钱的人来说,坚持的原因自然是自媒体的高回报。
无论哪个行业,头部 KOL 都是吃香的,外卖行业、电工行业、搞机床的也都是这样啊,而且小众的垂类行业还没有那么卷,往往几万粉丝就能有品牌青睐。
阿坤告诉我,他所面向的用户就是外卖骑手,算法会精准的把他的视频推送给同行,他在线下跑业务的时候,跑同一块区域的骑手几乎都刷到过他的视频,而他所刻意记录的内容也主要是为骑手们答疑解惑。
目前,他一个月可以赚 2 万左右,中视频的流量激励就有几千块,其次他签约了电瓶车品牌,每个月稳定会有几千块的广告费用,这里就差不多 1 万了,此外,还有些电池品牌的投放,以及卖货的收入。
不少人看着这里,也许会心动。
这类视频制作的要求不高,没啥门槛,似乎是一个进入自媒体行当的好切口。
但其实不然。
中国有上千万外卖员,当你在短视频平台刷到大量外卖员账号时,证明这个赛道已经非常卷了,大浪淘沙,真正能被推送到你眼前、乃至赚到钱的,也只有口才好、有观众缘的那几位。
而且,外卖式自媒体的天花板比较低,且存在一个悖论:观众大部分时候喜欢的不是你,而是你的职业人设。
即无论收入有多高,你也无法把它当成自己的主业来运作。
一旦膨胀,过度表现,可能就直接出局了,这事之前也有先例。
说直白点,哪天账号商单多起来,不想送外卖了,那主业跟副业一起凉了。
但我在想,对于涌入自媒体的小哥们来说,也许大家从来没有考量过这么多。
此刻,工作的时候能有一笔额外收入,发视频的时候有人喜欢自己,关注自己,陪伴自己。
偶尔,还会跟着自己视频学习的网友,在评论区认真写下反馈,感谢一下自己发的视频。
这,不就够了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差评X.PIN”(ID:chaping321),作者:渡渡鸟武士,编辑:莽山烙铁头& 面线糊君,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