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3387字
建议阅读时间:10分钟
当体育影响教育公平了,体教融合还有用吗?
持有国家二级游泳运动员证书却不会游泳,被贴上“北大才女”标签的李雪琴成为了如今网民热议的对象。尤其是如今高考结束后,各地正值填报志愿期间,教育公平话题再次让大家打开了麦克风按钮。有关李雪琴此次事件的相关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其中不少声音质疑这位“北大才女”,是依靠这个二级运动员证书加分才上的北大。事实上,高考加分一直以来是广大家长们眼中的争议话题,有资源或者实力家长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证书,来让自己的子女在求学中获得一些小优势。
如今李雪琴被曝出的国家二级游泳运动员证书,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但需要指出的是,截至发稿时为止,李雪琴本人没有作出任何回应。在体坛经济观察看来,李雪琴想要终止这个不断发酵的话题非常简单——进行一场游泳直播,一切的质疑都会消除。
不过李雪琴并没有选择这种方式,反而是她的“朋友”站了出来。6月26日,一位表示是李雪琴此前北大同班同学以及现在工作伙伴的网友发文称,“李雪琴的高考成绩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高考分数,633分;第二部分是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加分,20分。”
至于此次事件背后的孰真孰假,或许还有待李雪琴本人出来回应才能盖棺定论。除了李雪琴本人外,涉嫌造假的体育证书也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因为一张体育运动员证书,此前能够让孩子在高考中最多加20分。当体育被灌输了求学的欲望之后,已经与其强身健体和素质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有问题的是不只是李雪琴
李雪琴此次事件的关键在于其拥有的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是否对其入学北大带来了分数加成。
根据目前公开的说法,2013年参加高考的李雪琴分数是633分,与当年北大在辽宁地区文科的录取分数线636分相差3分。不过,李雪琴参加了北京大学组织的自主招生考试,并以辽宁区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20分的加分,最终以总分653分的成绩顺利进入了北京大学。
根据北大官方资料显示,自主招生考试笔试科目中文科为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理科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由此可见,体育科目并不在其中。不过在北大或者李雪琴给出明确证据作出官方回应之前,关于李雪琴上北大是靠自主招生加的分还是靠体育证书加分,这种说法暂时并不能证伪或证实。
虽然“李雪琴靠什么上北大”的谜题有待揭晓,但并不妨碍外界对其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的质疑。巧合的是,李雪琴是2013年读高三时获得的游泳“二级运动员”证书,而她高中就读的辽宁本溪高级中学在2014年被曝出涉嫌在高考体育加分上造假。
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显示,辽宁全省因体育特长生身份得以加10分的考生共有1072人。其中,本溪市高级中学不仅再次包揽文理科全省第一名,而且体优生有87人,占学校1000余名毕业生总数的近9%。
辽宁省招生办公示数据显示,本溪高中二级运动员数比锦州、辽阳、朝阳、铁岭、葫芦岛五市的总人数89人仅少2人。这个数字,甚至还要比辽宁公认的4所名校辽宁省实验中学、东北育才学校、大连市八中和大连市育明中学总和的74人,还要多出15人。
一家省属重点中学,其作息时间和学业压力相信各位读者心里一定有数。所以本溪高中能够“产出”如此多高水平的国家二级运动员,难免不被外界质疑。
甚至在体育局层面有着不少的疑点——本溪市体育局审批的二级运动员材料中,一名标注为男性的考生,参加的项目是女子乒乓球单打,而附在一名女性照片后的文字资料竟然写着性别男。
正所谓无风不起浪,由于李雪琴所在高中以及当地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所以外界的怀疑之心也就可以理解。
“买证这事之前在团体项目很常见”
事实上,买运动员证一事获得加分已经不是罕见的秘密。这也是为什么教育部会在2018年3月发文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在体坛经济观察看来,真正热爱体育的学生,并不需要也不欢迎通过体育作为手段来加分。
通过高水平比赛培养和认定更多的优秀年轻运动员,给他们获得身份认同感和体育道路上的成就,是颁发这个证的初衷。但越来越多的家长通过不法或者虚假手段获得运动员证书,让这个证件,甚至可以说让体育失去了其本意。
体坛经济观察向广东某地市的前体育特长生华以轩(化名)了解,花钱买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一事在这个圈子已经司空见惯。2013年参考高考的华以轩亲身感受,他身边很多朋友都是通过买证获得加分,从而上大学。
据了解,这种“交易”的方式主要是让学生挂名某支队伍打省级比赛。“这个在篮球和足球等团体项目很常见,因为一支队伍有一定数量的多余名额。这些剩余的名额,就是可以用来出售换证。”
据华以轩了解,国家二级运动员证的价格在当地约为5-10万元人民币左右。“因为考大学的话,二级证又有考核的年限,所以这个名额一般都会‘让’给应届生。”
不过教育部在2014年的一纸公告,也让这个加分的漏洞被堵上了。“现在已经基本没有买证的了,因为买来也没有之前那么有用了。”华以轩说。
王艳儿子“卡位入学”北大高水平运动队
无独有偶,李雪琴并不是最近唯一被曝出在学业阶段有体育问题的公众人物。近期,“晴格格”王艳的儿子王泓钦因为高水平运动队考上北大的消息,同样因为体育问题受到外界质疑。
与李雪琴通过北大自主招生考试加分入学北大不同的是,王泓钦是通过高水平运动队(篮球项目)招生进入的北大。根据招生规则,王泓钦的高考成绩只要达到生源省份普通类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就能踏入北大校门。而2024年北京普通本科分数线为434分(总成绩满分值为750分),拿到这个分数的容易度相信各位读者心里有数。
根据北大公示资料显示,王泓钦是国家一级篮球运动员,不过其比赛水平和数据并不符合外界对一级篮球运动员的认知。就读于篮球名校北京四中的王泓钦,在多场比赛中并未出场,在能够获得出场机会的一些场次中,他的得分都为个位数。
所以根据这样的资料推测,王泓钦的情况与体坛经济观察在上文中向华以轩了解的逻辑相似——家长在团体项目中花钱挂靠,从而获得运动员相关证书。所以外界对王泓钦的质疑,并非无缘由。
更为巧合的是,这次北大篮球高水平运动队在后卫位置的招生数为2名,而王泓钦的排名“恰好”在第二位。甚至有声音认为北大高水平运动队在招生方面有没有涉及利益输送,同样值得细究。
当体育被用以干扰教育天平
体教融合还走得通吗?
从李雪琴到王泓钦,接二连三出现的疑似运动员证书造假问题,这个现象的本质是体育影响了教育公平的秩序。在教育资源难以平衡的社会背景之下,许多人已经将体育视为精英求学的捷径,而非强身健体的方式。
在急功近利的时代之下,没有人都可以幸免。李雪琴和王泓钦就是典型的例子,前者是学校和体育局为了升学率协同“造假”,而后者是精英家庭获得与普通家庭不对等的信息差,从而攫取优质的教育资源。
种种事例告诉大家,在鼓励教育公平的路上,体育却成为了许多人升学的“跳板”,这无疑让加深体教融合变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李雪琴和王泓钦的事例表明,这不仅是对教育公平的严重伤害,更是对体育事业的深切打击。
无可否认的是,我国在校园体育方面一直与许多体育发达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本来校园体育是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基础,既能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强身健体,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又能够为竞技体育输送人才,扩宽孩子的成才之路。
但在教育资源不平衡的情况之下,反而让不是以强身健体或者走竞技人才路线为主要目的的“非体育生”泛滥,严重干扰了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运行秩序。
更值得深思的是,尽管各地提高了体育中考的分值,让体育在中学阶段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与愿望相违背的是,被重视了的体育中考反而更多是走过场的角色。
据体坛经济观察了解,目前广东某二线城市的体育中考成绩榜中,一整个学校几乎都是全员满分,而考试的项目也是学校和体育老师规定的容易拿分的项目。甚至有些学生,在初三阶段才开始“冲刺”体育中考,都能够拿到满分。
换言之,当所有学生都能够在体育中考中获得满分,是能够真实反映这批学生的体育水平吗?答案显而易见。体育中考满分的背后,更多是各地在加深体教融合工作中的“面子工程”。
由此可见,体教融合的工作难题并不是简单地将体育融入中考、乃至高考当中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没有规律性的全国或地区性体育赛事、缺乏系统性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水平运动员认证体系跟不上发展、不平衡的教育资源以及少数家庭的急功近利,都只会让体教融合之路越走越远,抵达不了最终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