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小项目幼儿园

聚焦材料投放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两个案例对比鲜明。案例一中,教师投放的新材料比较多,且多为简易成型的背胶粘贴图案,既干扰了幼儿对主材料的探索尝试,又限制了幼儿对造型及装饰的想象;案例二中,教师投放了简单的3种材料,经过直觉思维判断,幼儿选择了用主材料毛条创作“大脚丫”的身体造型,用纸巾和折纸创作芭蕾舞裙。幼儿对作品立意的构思、身体结构的创作、动作及舞裙的设计,尤其是反复尝试用不同的办法解决连接技能的难题,所有的细节都涌动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可见:活动中材料的充足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多”,而是经过教师深度思考后选择的“典型适宜”,只有为幼儿提供典型适宜的材料,才能有效支持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充分发展。

欣赏完图画书《大脚丫跳芭蕾》后,幼儿观看了芭蕾舞表演片段,还充分模仿创造了各种芭蕾舞动作,接下来任老师跟幼儿一起观察了创作材料,包括主材料——毛条,辅材料——纸巾、折纸,工具——剪刀,请幼儿思考怎么用这些材料制作自己心目中“跳芭蕾的大脚丫”。创作开始了,幼儿不约而同地先用毛条尝试创作“大脚丫”的身体造型,有的从头开始,有的从身体开始,其间很多幼儿都碰到了一个困难:头与身体的连接不好固定,头总是晃来晃去不能直立。反复尝试后,他们用扭紧和加粗缠绕两种办法解决了问题。作品讲述环节,幼儿都有自己的立意,如“已经成功了也坚持天天练功的大脚丫”“大脚丫做了芭蕾舞教师,教小朋友跳芭蕾舞,从不嘲笑大家”等。

欣赏了各民族人物的服饰后,赵老师请幼儿观察活动的材料,包括主材料——纸筒,辅材料——布条、毛条、玉米粒、背胶粘贴小物件(眼睛、毛球、星星、月亮、花朵等),工具——剪刀、胶水。创作开始后,大部分幼儿先在纸筒上贴上眼睛,然后用布条随意缠出衣服,毛条制作头发,之后很长时间都在用各种小物件进行粘贴装饰。活动结束后,幼儿的作品基本雷同,讲述也毫无创意。

两个案例都聚焦在新技能的示范和互动上。案例一中,王老师用了传统的“教”,“要剪掉一部分,而不是单纯剪开”的难点一直未能突破,同时,王老师代替幼儿画线,不仅使作品无创意,而且使大部分幼儿丧失了活动兴趣。同样是“教”营养师就业创业小项目,案例二中,孙老师显然更懂孩子,她将“教”的过程演绎成艺术游戏,“剪怎样的图形、在哪里剪”的重点在和幼儿聊天的一唱一和中不留痕迹地解决,“剪掉而不是剪开”的难点被她用“咬洞洞”的形象比喻成功化解,整个互动中处处是开放性的语言提示,成功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和发散思维。

设计思维小项目幼儿园

王老师展示了各种剪纸窗花作品,幼儿纷纷惊叹。接下来,她示范了剪窗花的步骤:正方形纸六瓣花折叠法—用铅笔画轮廓图—沿线剪—打开。幼儿折叠环节顺利通过,却纷纷被困在第二步,于是纷纷求助:“王老师,我不会画!”“老师你帮我画一下吧!”当王老师发出“再剪一个吧”的提议后,幼儿纷纷表示:“太难了,我不会画,不想剪了。”

手工活动的指导一般集中体现在语言和示范的互动上,智慧的教师应该在这两个设计上进行深度思考。下面以大班同课异构“美丽的窗花”为例解析。

吴老师设计的感受与欣赏环节是和幼儿一起欣赏三组动物生活照片。第一组是“不同动物的不同特征”,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瞬间打开了幼儿的话匣子,动物的性格、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在互动中被一一解读。第二组是“同种动物的不同特征”,吴老师提问:“是不是所有的狗长得都一样?”之后出示一组不同类型狗的照片,并让幼儿观察讲述狗不同的外形特征。第三组是“可爱的动物”,吴老师说:“这里还有从废旧画册上剪下来的动物照片,如果你喜欢也可以选择。”之后的自主创作中,幼儿极专注于自己的研究尝试,作品的呈现让人叹服于他们的观察角度和表现手法。

李老师设计的感受与欣赏环节是请幼儿欣赏纸杯作品范例,在逐一分析作品中动物的造型特征后,她将所有图片集中定格展示,说:“看看谁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小动物。”之后的创作活动中,幼儿频频将目光聚焦在课件上,作品很快完成,但大部分都是复制品,只有个别幼儿在范例的基础上做了微调。

幼儿阶段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手工活动能够让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对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如何设计感受与欣赏环节、采用怎样的指导方法、选择何种典型材料,直接影响着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建构游戏在孩子们的手中玩出了如此多的形式和效果,给予了幼儿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做到了减少介入、耐心等待,也让幼儿在困难面前学会动脑思考、搜寻材料、讨论解决。每一次搭建对幼儿来讲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和探究,让幼儿在扩展中提升自己的经验积累,对空间方位有了进一步步的认识,在和同伴们的游戏中孩子们的交往与语言表达能力、分工合作能力也在提高,每位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期待他们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随着搭建规模的扩大,积木的数量也在随之减少。这时,发现了幼儿开始自发地探索用两个或多个积木组合的方式来搭建啦!很快,一座抽象派的太空基地就这样诞生在了。这让班级老师发现,在活动中需要给予幼儿这样的机会,需要教师等一等、看一看,需要幼儿想一想、试一试。

但是转念一想,这不正是给孩子自己发现问题的好机会吗?于是班级老师克服了想要提示他们的冲动,继续耐心等待,给他们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期待着他们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意识地观察、主动地思考,从而发现这个问题并探究解决的策略。

学期初,幼儿园户外投放了新的炭烧积木,孩子们很感兴趣非常喜欢搭建。但孩子在搭建的过程中选用了大部分相同积木农村青年创业成果展示,并且对积木的种类挑来挑去。根据多次观察和分析他们是想找到大小完全合适的积木来拼搭,但实际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积木的组合也可以更好地呈现他们想要的效果。看到幼儿反复操作又屡屡失败,我有些着急。

幼儿园建构游戏是以观察、想象、创造性的思维为基础的一种游戏方式,是创造性游戏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具有操作性、自主性、创造性的特点。建构积木是一种素材玩具,它由不同的几何图形组成,是建构游戏的重要材料。积木也是帮助儿童开发逻辑思维和增强动手能力的最好玩具。在建构区域中,孩子们通过自主地选择材料、自由结伴,运用创造想象和思维进行设计搭建。

《幼儿园游戏的研究与指导》中提到:建构游戏是融思维、操作、艺术、创造为一体的活动,是幼儿阶段不可缺少的一种体验,幼儿园必须提供足够的空间、充足的材料以及充分的时间,保障幼儿建构游戏开展。

前面的大型室外空间为学校的聚会和游戏留出了空间,后面的开放空间是创造一个可以以多种方式使用的区域的另一种尝试,使学校有自由和灵活性来探索非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这些年轻的头脑。

右边的两间卧室变成了一个大面积的多功能空间,这给了老师和学生更多的机会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教学和学习,尽管在空间上受到限制。

原址的改造遇到的第一个挑战是如何把一个拥有着奇特梁柱以及不同开口的房子改造成一个适合学习的空间。为了能够节约成本和改造时间,设计团队做的是打掉了原有空间中的墙和厕所。

The Out School是一所位于印度浦那的一所日托中心,由Studio Infinity设计完成。日托中心是由两位充满活力的女士创办,她们要经营一个小型的学前教育机构,希望自己的工作能拓展到一个更大的空间。设计师将创办者的理念转化成建筑语言,是一个探索学前教育学校幼儿园设计语汇的新尝试。

专题:
农村创业率  
农村创业的  
农村创业0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