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芋汐全红婵的家乡话,以及沙特中小学的中文课

总起来说,总感到方言中保存着许多文化信息,在用好普通话、做好全国范围甚至更大范围的交流沟通工作的同时,保护好方言,让更多的孩子能够熟练掌握方言,是教育部门、家庭等等更该去思考的事情。

文 | 海上客

环球时报转引沙特阿拉伯教育部消息,沙特近日“将汉语课程纳入该国中小学课程体系,并将中文视为主要教学语言之一”。

沙特媒体称,8月中旬,将有175名中国教师前往沙特,在中小学教授普通话。

海叔查阅天津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8月2日,相关结业仪式已经在该校举行。

结业仪式现场 图:天津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胡志平、沙特教育部中文教师项目管理部门塔维尔公司人力资源专家穆罕默德·古布兰·沙赫拉尼、雅琴·塔拉勒·杰布林等出席了结业仪式。

从中不难看出,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国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中文的魅力也愈加显现出来。

海叔认为,对于国人来说,如何更好地学习、运用中文,也该引起更多重视!

1

从中国和沙特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出,中国和沙特在2022年曾签署一份《关于中文教育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根据这份备忘录签署以后,双方又达成的相关协议,中方将向沙特方面派遣800名中文老师。

当然,就中国来说,会将经过系统培训的中文老师派将出去。也就是说,并非一蹴而就地派出800名中文老师。

而沙特方面,比如初中一年级,每周将安排3节中文课程。同时对其他科目进行相应调整。比如英语课程从每周4节减少为3节。

在结业仪式上,沙特教育部中文教师项目管理部门塔维尔公司人力资源专家雅琴·塔拉勒·杰布林致辞 图:天津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

海叔个人认为,这样的安排其实挺妥帖的。在当代国际社会来说,多学一门外语,没什么不好。无论沙特还是中国,在基础教育阶段也开设英语课,实属有必要。

而沙特中小学开设中文课,倒是令人想到——

在地理大发现之前,中国与欧洲的联系,许多时候是需要通过阿拉伯人的。而阿拉伯人因为联通东方与西方,而使得自身的文明也丰富起来。

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沙特阿拉伯更多的小朋友能够学习中文,无疑有望使得本国再次承担起沟通东西方的桥梁的作用。

2

也要看到,中文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确实值得令人瞩目。

比如在本届巴黎奥运会期间,在法国首都巴黎的一些街头、公交车等等的广告牌上,分明能够见到不少中文广告。在奥运会期间的巴黎,中文有多时髦?甚至一些广告连法文、英文都没有,是纯中文的!

奥运期间,法国球星姆巴佩(左)与曾经的奥运冠军刘翔用中文对话

这当然与一些企业在法国的广告投放策略有关。他们认为,有不少中国人在奥运期间前往巴黎观赛。而这些都是有较强购买力的国人,是他们的目标客户。

同时,诸如法国球星姆巴佩与曾经获得过奥运会冠军的中国跨栏名将刘翔的对话,也是中文。这显示了一些品牌推广活动在商言商的务实之处。

在奥运会之前,在今年的足球欧洲杯、美洲杯赛场上,也能看到不少中国企业的广告,其中一些时段、一些场次使用了中文广告牌。

这不禁令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的一些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当年,这些赛事的场边广告也充满着汉字,当然,同时也伴随着一些假名。也就是说,当年的体育赛场充满着日本企业的广告。这当然与当年日本经济之强大有关。

如今的中国广告,几乎已经替代了当年日本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该看到,无论是幅员,还是国家的整体的体量,特别是人口规模,中国都比日本大得多。而对于语言的流传与发展方面来说,是需要非常在乎使用人口的多寡的!

世界掀起中文热,甚至出现在海外两个老外互相对话使用的是中文——这样的场景越多,其实显示的是中国的开放度之越来越高,也显示了中国的经济活力。

3

海叔还注意到一个情况,在巴黎奥运会现场,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和广东卫视的记者,往往会寻求与运动员用广东话对话。其中,TVB记者往往会请一些中国国家队选手学说一句广东话,大致是“大家好,我是某某某”。

方力申(右)采访潘展乐 图:TVB画面截屏

比如TVB派出的记者方力申在采访游泳冠军潘展乐的时候,就请潘展乐录一段广东话。而潘展乐的广东话——起码自我介绍那一句,说得有模有样。

海叔认为,这大约与他是浙江温州人,家乡话也是南方方言有关。而这一段采访的一句题外话在于——方力申曾经是中国香港奥运代表队的游泳选手,有“香港飞鱼”的称号。

TVB本次巴黎奥运会的报道,不仅派遣了早已加入传播行业的方力申,还请了1987年出生于广东湛江的中国国家队奥运跳水前冠军何冲去采访小老乡全红婵。

全红婵当然用家乡话与何冲对话。尽管两人说的不是标准的广府白话,而是带有湛江当地口音的一种方言,但从镜头上看,反正土生土长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人都听得懂。这就如同苏州人、上海人互相能够用方言对话一样!

TVB的记者采访中国乒乓球队男团比赛选手 图:TVB报道画面截屏

TVB记者还在采访中国乒乓球队男团比赛的时候,进行了快速的话语转换——在采访王楚钦和马龙时采用普通话对话,而采访樊振东时,记者迅速改为广东话。其实,这无非看到祖籍湖南的樊振东生于广州、长于广州,应该能够听懂并会使用广东话。

而樊振东明显确实听得懂广东话。但听完问题后,他立即使用普通话表达,这显示了他当时与整个国家队团队保持一致!当然,就海叔来看,如果在单个采访的环节之类,樊振东使用广东话与部分人士对话,可能会更增加亲和度。如今注册在上海杨浦的樊振东,或许也可以学习一两句上海话,来表达一种与上海市民的亲切之感。

当然,这只是一种建议。樊振东使用普通话应答,本身也是不错的选择。

陈芋汐(左)、全红婵

与能够熟练使用广东话的全红婵不同,当TVB记者请陈芋汐也学一句“大家好,我是陈芋汐”的广东话时,这位上海妹妹却学得疙里疙瘩。当时,海叔就想,“陈芋汐”三个字的广东话发音与上海话发音是非常接近的,只不过当代上海话在“汐”这个入声字的发音上,丢掉了尖团音,而广东话还保存着这个字的尖团音。陈芋汐当时没有很熟练地模仿出广东话的本人名字发音,我就判断,她大致应该对上海话也是较为生疏的。

果不其然,之后有内地媒体采访陈芋汐,希望她用家乡话说几句的时候,她只说了“侬好”二字,并表示上海话她“讲不来”。

这并没有什么可以奇怪的。毕竟,陈芋汐长期在北京的国家队训练,平时使用上海话的机会不多。更何况如今她这个年龄长期生活在上海的上海小囡,上海话的掌握程度也有令人担心的地方。

倒不似四川姑娘吴艳妮,喜欢用家乡自贡方言应对记者!

吴艳妮在赛场上

总起来说,总感到方言中保存着许多文化信息,在用好普通话、做好全国范围甚至更大范围的交流沟通工作的同时,保护好方言,让更多的孩子能够熟练掌握方言,是教育部门、家庭等等更该去思考的事情。

反正,如今世界上一些语言消失,其实与使用人口急剧下降有关。一种语言的消失,甚至就代表着一种文化的消亡或者走向消亡。这是令人感到悲哀的。

而一种语言能得以更广泛的推广,则是幸事!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