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白银可是扮演关键角色的。
然而让人奇怪的是,为何如今却看不见这些白银的身影了呢?
中国历史中的白银
它曾经作为货币流通,也曾是皇家的宝物。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商时期,中国人就掌握了冶炼白银的技术。
宋元时期,白银的经济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白银与黄金一起,被视为贵金属和价值储藏,大量白银从海外输入中国。
到了明清时期,白银才正式成为中国的法定货币,这一时期大量白银从美洲流入中国,被大量铸造为银元,银元逐渐取代铜钱,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一个以白银为基础的银本位货币体系在中国形成。
然而,它在普通百姓生活中地位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高。
在古代,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白银是稀有而昂贵的物品。
一两白银在宋朝时期可以兑换100文铜钱,在清朝时一两白银的购买力约等于现在的400-500元人民币,如此昂贵的白银,普通百姓是舍不得随身携带的。
因此,普通百姓日常交易时更多使用铜钱。
根据考古发现,北宋时期一块“五十两银铤”就重达近2公斤,但是这主要流通于皇室与贵族阶层。
普通百姓即便拥有白银,也只会小心翼翼藏起来,而不会随身携带,比如埋在炉灶下等隐蔽处所,以备不时之需。
在封建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下,大量白银最终流入了皇室和贵族阶层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银逐渐从贵族专用货币变成了通用货币,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白银时代”。
白银见证了中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型,也见证了各朝代的更迭变迁。
它因为特殊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独特的印记。
白银的消失:一段隐蔽的历史
白银曾经作为中国主要的货币流通数百年,它的消失之谜一直令人好奇。
然而,白银的流失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在古代,白银主要用于贵族和官僚阶级。他们把白银当成财富的象征,死后大量白银会被作为陪葬品埋进坟墓。在地下的这些白银或被盗掘,或随时间腐蚀。
而历史的动荡也让白银失踪。
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彻底变成了半殖民地社会。
在这个背景下,列强用武力手段强迫中国政府签署了大量不平等条约,一系列条约使原本输入白银的中国变成了纯白银输出国,导致大量白银流入国外。
1949年后,新政府大规模收缴民间白银,用于国家建设。
一时间,白银在中国社会中的流通几乎消失。
其实白银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以其他方式继续为人们服务,比如电子产品中的导电银和医疗用的硝酸银等。
白银作为货币在中国流通的悠久历史,反映了它在经济领域的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白银货币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