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动画的电影《长安三万里》中,高适与李白相识在青年时期,一片金黄色的原野之上,两位将来名动天下的诗人此时正鲜衣怒马,怀抱豪情壮志。
那一年,高适离开家乡前往长安,李白前往扬州安置好友遗骨,两人有了命运般的相遇。
正所谓不打不相识。
盗贼抢了李白的马匹,李白追赶过来,误把戴着同样草帽的高适当作了盗贼同伙,上来就是一场打斗。
高适自小苦练高家枪法,与李白打得不分上下,直到他们误会解除,李白去追踪真正的贼人。
李白以一对多,落了下风,关键时刻,高适出现,帮李白扭转了局面,拿回了马匹行囊。
于是两人携手同游了一段路程,李白教高适相扑,高适教李白枪法,他们相互切磋,畅谈理想,成为至交好友。
临别之时,李白约高适一年之后扬州再聚。
在长安,高适试图通过行卷谋求功名,结果不尽如意,遂决定返乡。
临回乡前,他去了一趟扬州,赴与李白的一年之约。
时隔一年,李白在扬州见到高适虽然惊喜,但他似乎完全不记得与高适的一年之约。
高适随李白夜游扬州,但见李白潇洒不羁,于别家酒宴掠去舞姬,湖面之上舞姬翩翩起舞,一支柘枝舞,李白看到兴致正酣处,为舞姬千金散尽。
李白带高适入裴将军府,灯火通明,莺歌燕舞,热闹非凡,裴将军舞剑,观赏之人无不叫好。
高适看不惯这样的夜夜笙歌,准备告辞离去,言语之间对裴将军这等人物,本应上阵杀敌的裴家剑法却沦为一种观赏之舞颇为不屑。
同游的裴十二,深得裴家剑法真传,与高适来了一场比试,高家枪法对裴家剑法,打得高适节节败退,狼狈不堪。裴十二散开发髻,原来她本是女儿身。
高适技不如人,深觉惭愧,于是告辞李白,返乡继续勤学苦练。
几年之后,李白入长安,得玉清公主举荐,被皇帝赐了翰林大学士,在长安结交甚广。
李白给高适写信,邀请高适速来长安,他会为高适引荐入仕,一展抱负。信末,“速速速”三字,尽显盛意邀请之迫切。
应李白之邀,高适千里迢迢,赶赴长安,前去李白府上。李白不在府中,后来在杜甫的带领下,高适找到了文人荟萃的诗宴上找到了李白。
醉酒的李白见到远道而来的高适很是吃惊,显然李白这一次又忘记了,明明是他亲笔书信邀请高适来长安的。
李白大醉,饮酒作诗,纵情玩乐,高适觉察到情况并非如他所愿,当即转身骑马离去,又回到了自己勤耕苦读的生活轨道中来。
那么,问题来了,李白为什么不记得与高适的一年之约,而且一再二、再而三地忘记对高适的邀约呢?
对此,高适其实还是有些幽怨的,记得电影中高适说了一句:“他说我是他最好的朋友,我是吗?”
两个人是截然不同的性格,李白是社牛,洒脱不羁,朋友满天下,话说得太多,又是个酒鬼,美酒穿肠过,大概很多细节都不甚记得了。
高适则是木讷寡言,社交圈没有李白那么广,他是心细之人,对李白的诗才心怀崇拜,所以李白说过的话,他会非常看重。
但李白告别高适之后,转身又有许多新的朋友把酒言欢,交友、聊诗、谈人生谈理想,这样的经验估计一大堆,改日再聚的邀约估计没少发出过,大量的新经验淹没了旧记忆,话说出时想必也是真诚的热烈的,但时间一久,他就会忘了。
李白社交甚广,朋友满天下,大大咧咧,醉酒好忘事,屡次不记得与高适的约定,也符合他的个性。
导演或许正是通过这样的细节设计,来凸显出李白天真烂漫、潇洒不羁的性格。
影片中是以高适的视角来展开的,他对于与李白的约定记得非常清楚,然而当他千里迢迢奔赴过去见李白,每次都是见李白簇拥于一群朋友中忙于纵情诗酒,基本不记得与他的约定,高适多少会有些失落,这是人之常情。
可以这么说,李白在高适心中是为数不多的很重要的朋友,但对李白来说则是另一回事,他社牛本性,天真热烈,见面就能相谈甚欢。
但对李白来说,像高适这样的朋友估计有很多,而且他可能对很多人说过,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倒也不是谎话,他说此言的时候也是真诚的,但只不过是,他可能有很多这样的“最好的朋友”。
社牛的世界,社恐不懂。
电影中,通过这个细节,恰好折射出李白与高适这两位人物之间的个性差异,进而延展出各自的命运走向。
高适很清楚两人之间的差别,他始终有着自己的坚守,发觉情况非他所愿,直接转身回到自己的轨道中来。
可以说高适是一个对自己有着清醒认知的人,尽管前半生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但他从未放弃过,从没有偏离自己的轨道,终于在知天命之年后,迎来了属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