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爱因斯坦恐怕不会想到,有一天他的 ” 脑子 ” 会被挂在电商平台上热卖。
一个脑子 1 分钱到 5 毛钱不等,” 拍下后自动长到你的脑子上,可馈赠亲友 “,还有加强版—— ” 逢考必过 “” 命里带编 “” 考研上岸 ” 等细分领域的脑子。没有实体货物,主打意念接收,销量还很高,有些店铺下单量甚至超过了 7 万 +。
图源:网络截图
图源:网络截图
为什么 ” 爱因斯坦的脑子 ” 会热销?这是智商税吗?大家买的到底是什么?
这是一种情绪价值的消费
在订单评论里,我看到有很多人抨击 ” 傻子才买 “,但我并不认为这是智商税,因为这太便宜了,不算。
我问凑过来看热闹的娃:” 爱因斯坦的脑子,你会买吗?”
娃说:”1 分钱我买,1 毛钱我也买,但是一块钱我就不买了。”
我问:” 为什么?”
娃说:”1 分 1 毛,本来也买不了什么,不如买个希望,因为我们中国人要相信奇迹呀!但如果是 1 块钱,那我还不如去买根老冰棍儿呢。比起不可能发生的奇迹,我还是抓住眼前的老冰棍儿吧。”
明白了,超过一块钱,那就是迷信,低于 5 毛钱,那就叫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是指我们的情绪收益和情绪成本之间的差值。在 ” 爱因斯坦的脑子 ” 这个购买行为中,情绪价值是考前焦虑时收到朋友祝福那一瞬间的开心大笑,或者是给自己加油打气 ” 逢考必过 ” 时的信心;而情绪成本几乎为 0,因为几毛钱对我们的情绪不会造成什么负面影响。直到这个成本到达一定的数值——比如对于我的娃来说,高达 1 元时他的负面情绪才有可能会产生,因为这可是要放弃一根老冰棍儿啊!
除了情绪价值之外
这也是一种控制感的获得
然后我发现了,生活中其实类似 ” 爱因斯坦的脑子 ” 这样的事还蛮多的。比如有一天,我的爱人鹿老师回来激动地握住我的手说:” 你猜我今天在燕园理发店排队时遇到了谁?我遇到了韦神(韦东奕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员)!而且他跟我说了好长一句话!”
我问:” 牛啊!韦神给你说什么了?”
鹿答:” 韦神说:‘今天的理发店里怎么这么多人!我上次来的时候人就没有这么多!’你看他跟我说了这么多个字儿,一定能给我带来智商的加持!来,握紧我的手,让我给你加点智力,保佑你多发 papers。”
我说:” 懂了,就和‘爱因斯坦的脑子’一回事。”
鹿说:” 不不不!不是一回事。爱因斯坦不会中文,他帮不了我们大中华区的事儿,还得是韦神的脑子才是真的管用!”
我发现了,这好像和平时在各大评论区 ” 接好运 “” 沾喜气 “” 沾财气 “,还有在我后台留言 ” 求叨叨昕开光保佑我期末全过 ” 的同学们是同一种心态啊。
我们相信,看不见摸不着的好运、智慧、财富,会附着在某种物理上存在的介质(这个介质可能是一个网络连接,一句话,一件个人物品)来传递——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好运的具象化(Concretization)。
具象化这个概念最初由心理学家莫里诺(Moreno)提出,之前用在心理治疗领域,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做情绪表达和自我认知,其核心在于将抽象的想法和情绪转变为更为具体的外部表征。
具象化的好处之一在于增加控制感、降低不确定性。人们往往在面临不确定性和缺乏控制感的情况下寻求某种方式来减轻焦虑。通过这种可以摸得着的操作(买 ” 爱因斯坦的脑子 “),将某种不可控的期望化作可控的实际动作,由虚入实,通过加强控制感来降低焦虑。
毕竟我们现实生活中压力这么大,不可控的事情这么多 …… 有些努力也无法左右的结果,只能诉诸于祈祷。
心理暗示的力量
除了增加控制感外,具象化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增加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一些人通过具象化好运来增强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他们相信这种做法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积极的结果。就好比这种 ” 接好运 “” 接智商 ” 的行为,可能并非完全荒谬无稽,这背后可能就有 ” 心理暗示 ” 的作用。
心理暗示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由于主观上肯定它的存在(我能考出好成绩),心理上就会趋向于让这件事发生(我真的考出好成绩)。
因为我们并非被动地接受外界环境影响和命运的安排,而是会根据自己的期望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期望中的事情发生。
而有时候,” 自我催眠 ” 就显得很重要——比如对着镜子说 ” 我很美 “,对着韦神说 ” 把你的脑子给我 ” ——这是在潜意识中不断强调某个认知,使得潜意识接受这种 ” 洗脑 “,从而给自己的潜意识施加某种影响。
所以,在完成某个目标任务之前接收一些祝福的信息,或者做出一些给自己增加好运的仪式 / 动作,往往会真的提高我们的表现。
甚至有些心理活动,真的会在生理上引起相应的变化(比如在商品评论中有的人觉得拍下 ” 爱因斯坦的脑子 ” 后,考试真的发挥更好了),心理学上称之为 ” 心身反应 “。比如一些信仰治病、发功治病的成功案例中,就是心理暗示导致了生理上的真实改变。
那么再说回来,” 爱因斯坦的脑子 ” 是智商税吗?
很多时候,人们进行一些迷信类的仪式、动作、疗愈,只是为了求得一个心理安慰,只要行为不过分,不害人害己,不伤财惹气,花点小零钱图个吉利,也没什么不行。
但是要注意,如果有人打着 ” 疗愈 ” 的名义,骗取钱财、骗色、洗脑、让你有病不治,怂恿你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那就要交给警察叔叔了!(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