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岁娃频繁腹痛呕吐,竟是脑深部巨大肿瘤作祟

5岁娃娃频繁腹痛、呕吐,被当成普通肠胃炎治疗了两个月病情依旧反复,而且变得日趋严重。在当地医院进行头颅CT检查方才发现了元凶——小家伙的脑深部长出一个体积庞大的肿瘤。

转诊到上级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后,主任医师张茂营为其完善检查并制定了周密的手术计划后,耗时6个小时为其成功“起”出了一个长在大脑深部(传统生命禁区)的硕大肿瘤。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为室管膜瘤,通过手术的彻底切除及后续标准化放、化疗,该肿瘤的长期生存率较高。

脑肿瘤深居要害且大如鹅蛋

手术团队面临巨大挑战

5岁的小迅(化名)就是这个不幸罹患巨大脑肿瘤的孩子,在将其收住入院后,张茂营仔细审阅了小迅的影像检查结果。“影像检查提示的结果很不好,这个肿瘤位置极其危险,隐匿于后颅窝脑干背侧,从四脑室导水管开口一路延伸至颅颈交界处的颈1位置,更为棘手的是,它还通过恻隐窝向两侧蔓延,侵入了桥小脑区,体积庞大且深居要害,与脑干(呼吸、心血管和植物神经中枢)、血管、神经紧密相连,手术难度相当之大。”

更为关键的是,孩子罹患的肿瘤体积堪称巨大。经医院神经外科、影像团队的精确测量,整个肿瘤体达到了6.4×5.4×5.1厘米,足足有一个鹅蛋般大小。这对于年仅五岁的小家伙而言,堪称是“生命中的无法承受之重”。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张茂营的专业判断与决定放手一搏挽救孩子生命的决心,给家属们带来了希望。在医患双方术前沟通时,张茂营非常坚定告诉小迅家长:“尽管小迅的肿瘤巨大、复杂且危险重重,但凭借先进设备和精准技术,我们完全有可能将其彻底清除,为他的生命重启一扇希望之窗。”这番话如同一针强心剂让小迅的父母下定决心,只要有一线生机,必将与肿瘤抗争到底。“面对如此凶险的病情,医生、家属决定共同携手抗争。”

影像检查提示,孩子的脑深部长出了一个堪比鹅蛋大小的肿瘤。

张茂营告诉南都记者,小迅后脑肿瘤盘踞的位置极其关键——大脑的指挥中心脑干,它不仅是呼吸、心跳、意识等生命活动的中枢,还因其周围密布的颅神经和复杂的组织结构,使得手术难度倍增。特别是对于体重不足20公斤、血容量有限的小孩子而言,这无疑是对医生专业技能与心理素质的极限考验。

完整取瘤且最大程度保护功能

6小时手术为孩子赢来生机

经过充分的术前评估与精心准备下,张茂营团队为小迅量身定制了一套精细微创的手术方案,并辅助应用了先进的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如同为手术过程安装了一双敏锐的眼睛,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他的脑功能与神经功能,确保手术安全并提升术后生活质量。经过6个小时的紧张奋战,手术圆满成功,肿瘤被完整切除。

年仅5岁的小迅也展现出了超乎年龄的勇气与坚强,术后在医护人员与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迅速恢复,腹痛与呕吐的症状彻底消失,最终带着笑容踏上了回家的路。

据悉,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为室管膜瘤。该类肿瘤在通过手术的彻底切除以及后续的标准化放疗或联合化疗后,五年生存率可高达83%,十年生存率也有64%。对于特定类型的肿瘤,五年无进展生存率更是达到了79%,总生存率接近95%。即便是在全切后未接受放疗的情况下,其十年无进展生存率也能达到45.1%,十年总生存率依然高达82.3%。“针对室管膜瘤的肿瘤基因检测与分子分型,对于预测预后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但安全、完整的手术,无疑为孩子赢来了生机”。

经过手术,巨大肿瘤带来的腹痛、呕吐症状也已消失。

儿童无故呕吐、走路不稳

需警惕室管膜瘤

儿童室管膜瘤,作为儿童脑肿瘤中的一类重要成员,其发病率约占整体儿童脑肿瘤的十分之一,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且男孩的发病风险略高于女孩。尽管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朗,但医学界普遍推测遗传基因与外部环境因素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室管膜瘤的生长进程相对缓慢,初期可能悄无声息,无明显症状。张茂营主任医师强调,正是由于儿童室管膜瘤的早期症状多为非特异性,如呕吐、步态蹒跚、嗜睡等,这些症状在儿童日常中较为普遍,且难以直接关联到特定疾病,尤其是婴幼儿阶段,孩子尚不能清晰表达自身感受,使得早期发现变得尤为棘手。

张茂营提醒,因此,家长们需扮演起孩子健康守护者的角色,保持高度敏感与警觉,细心观察孩子的身体变化。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持续性精神状态不佳、说话不清、眼斜、夜间异常哭闹伴头部拍打(可能是疼痛不适的表现)、头围显著超出正常范围、频繁且顽固的呕吐,或是日常活动中运动能力明显下降等警示信号,应迅速警觉并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机构帮助。

张茂营主任带领团队手术中。

“及时的专业评估与检查,是早期发现儿童室管膜瘤并启动有效治疗的关键。而通过科学的诊断与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医生能够为孩子争取到最宝贵的治疗时间窗口,最大限度地改善预后,守护他们的健康成长。”

采写:南都记者王道斌通讯员张灿城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