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低空经济领域城市产业数据研究报告出炉,反响强烈

怀着这样的初衷,我们找到产业数据研究机构火石创造,商量联合打磨第一份低空经济领域的城市产业数据研究报告,综合评价城市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度及发展水平。

既然是“首份”,那就没有先例可循。我们用接近半年时间,从自主构建评价指数模型开始,做大量案头工作、找产业专家提建议,建立了企业聚集度×资本活跃度×创新聚集度×环境友好度四个一级指标,形成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指标体系(2024)。

在对全国271座涉及低空经济的城市进行评价后,最终形成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30城及产业上、中、下游“链接力”指数30城的评价结果,以求更全面反映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水平及区域间差异。

效果:反响强烈

5月27日,《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报告(2024)》正式发布,来自学者、企业、行业、政府的反响,出乎意料地强烈:

·工信部直属研究机构“工信头条”转载推荐;

·欧洲科学院院士、世界无人机大会主席、深圳市无人机协会会长杨金才点赞;

·报告下载记录已覆盖23个省份50余座城市的核心用户,其中政府机构、媒体、高校及国企事业单位占比超过60%;

·湖北日报、“武汉宣传”“常州发布”、武汉市广播电视台、西宁晚报、杭州“滨江发布”、西安“投资雁塔”、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宣传平台跟进报道。

最新的反馈是,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的全国性的公共决策类月刊《决策》,于2024年6月第6期(总第406期)节选刊发了《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报告(2024)》的重要内容↓↓↓

研究:不断汇成新的文字

为了探寻低空经济的城市发展路径,报告发布前后,我们相继走进了多座城市,与政府部门、产业园区、无人机协会、基地、机场及相关企业等近距离交流。

作为媒体智库,我们并不仅仅只有一份研究报告,后续的关注研究,正在不断汇成新的文字,持续给大家带来最新的发现与思考——

我们总结了低空没有真正、全面飞起来的原因,发现空域管理改革仍需地方落实、消费场景欠挖掘、消费习惯需培育、低空飞行器“三大通行证”的获取有难度、复杂和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需要构建……城市想要“起飞”,但其实有不少“卡脖子”问题需要解决。

我们盘点了通用机场这个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运行情况,发现与2012年相比,截至2024年3月底的数据,全国在册(含已取证和备案)通用机场增长近十倍,共452个。并呈现出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格局,黑龙江、广东、江苏三省的通用机场数量排在全国前三。

仅年初以来,就有北京、南京、安徽、深圳、苏州、武汉、长沙等十余个省市出台低空经济相关的支持举措。我们正在陆续剖析单个城市的产业发展逻辑。

“链接力”指数位居全国第8位的武汉,拥有一批超过10年的无人机企业。借助车谷、光谷的优势,武汉进一步提出低空经济千亿规模的目标,要迈向全国第一方阵。

“链接力”指数位居全国第21位的常州,掌握了“动力”话语权,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和低空经济产业之间自如切换。曾经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中强势逆袭,如今又迅速抢滩低空经济,再次悄然跑在前头。

7月10日,国新办发布会上,民航局局长宋志勇介绍了四组数据:

持有现行有效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的无人机企业总数超过1.4万家;

持有有效无人机操控员执照人数超过22.5万人;

今年上半年新注册无人机60.8万架,较去年年底增长48%;

无人机累计飞行小时数981.6万小时,较去年同期增加13.4万小时。

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低空经济正在步入一个快速成长的新阶段”,水依旧沸腾不止。

我们对低空经济的观察、研究,亦将一直在路上。

近期“低空经济”相关报道集合

想获取《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报告(2024)》,欢迎扫描图片二维码了解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