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是一个生态丰富、资源丰富的区域,适合开发的小项目有:
1. 竹工艺品制作:竹林中的竹子质地坚韧,可以制作各种工艺品,如竹编篮子、竹雕、竹家具等,既环保又具有艺术价值。
2. 竹食品加工:竹笋是竹林的特产,可以开发竹笋罐头、竹笋干、竹笋饮料等,也可以开发竹米、竹酒等。
3. 竹林旅游:开发竹林生态游,包括徒步、观鸟、摄影等,可以结合竹文化,举办竹艺节或者竹林音乐节等活动。
4. 竹林养殖:竹林可以作为大熊猫、竹鼠等动物的栖息地,开展生态养殖项目。
5. 竹林生物质能源:竹子生长速度快,可以利用其制作生物质燃料,如竹炭、竹柴等。
6. 竹林民宿或度假村:利用竹林的自然环境,开发特色民宿或者度假村,提供亲近自然的休闲体验。
7. 竹科技应用:研究竹子在建筑、环保、医药等方面的应用,如竹结构建筑、竹纤维复合材料等。
以上项目均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政策支持,进行科学规划和实施。
此外,记者了解到,以经济林食物和林下食物为重点,四川持续壮大森林“粮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科技赋能、特色取胜,通过育主体、扩规模、塑品牌、提质效,构建林粮生产、经营和服务体系。同时,各地积极争优创先,先后申报通过20个“天府森林粮库”建设项目,以县为主体,积极探索林粮产业发展路径。
目前,四川采取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3种模式,因地制宜做强做优林下经济。泸州叙永的林下食用菌产业示范建设项目、广元昭化的林下中药材种植、达州万源旧院黑鸡林下养殖产业……一批批实践落地开花,全省林下种植、养殖、采集面积超1700万亩,实现一地生多金。
适合在竹林里开发的小项目
从去年起,四川开始实施“天府森林粮库123工程”,力争到2030年,盘活林地1亿亩,生产“林粮”2000万吨,实现产值3000亿元,打造全国森林粮库建设示范省。
从林下菌种植再到“油茶+套种”复合种植,这些都是四川高质量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积极探索。
截至目前望京小吃创业小项目摆摊,叙永全县累计种植油茶13.2万亩,覆盖18个乡镇118个村,实现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油茶果年产量5200吨以上。此外,叙永县已成功建成省级油茶现代林业园区。
记者从叙永县林业竹业局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目前,当地通过构建油茶苗木培植体系、产品加工体系、品牌塑造体系等“三大体系”,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向林镇跃龙村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围绕油茶+茶叶积极探索“油茶+套种”复合种植。目前,该村已发展“油茶+套种”面积1700亩。
为了弥补油茶挂果前的空档期,跃龙村在油茶树下套种了茶叶,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通过套种经济作物改良土壤,促进油茶生长。金黄的茶叶和油茶树一垄一垄地在山间排列着,满目的黄与绿。
如今,邬高兰已培育出赤松茸、大球盖菇、毛木耳、羊肚菌、黑皮鸡枞等20多个食用菌品种,并在十多个乡镇广泛种植。通过土地入股、劳务收益和年底分红等方式,合作社带动当地500多个家庭、900余名村民一起发展林下经济,共建“天府森林粮库”。
生长于林,亦回报于林。除此之外,林下菌的种植,对林地本身还有哪些影响?“我们用一块没有种过菌子的地和种过菌子做比较就很明显。”邬高兰指着两块相隔不远的林地说,没有种植菌类的土是板结的,种植菌类实际上是对林地的土壤进行了改良,土壤蓬松了,吃水、保湿的能力也有改善。
在林地里,一块块黑色的“土块”与林地土壤混在一起,邬高兰介绍,这是报废的菌袋——培育完成的菌种会和有营养成分的菌料一起移植,如果菌种没有存活,整个菌袋就报废了。但这并不代表它没用了,菌料最终会变成了腐蚀土,不仅能让土壤更加肥沃,还能让其更加蓬松,增加透气性。
2014年,邬高兰成立叙永县稼秸土特产有限公司和叙永县邬高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科研机构+专业合作社+村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专合社提供菌种、技术、产品回收、统一包装销售的产业发展模式。
13年间,邬高兰逐步学习、摸索,从小白变成乡村林下菌“专家”。培育、种植、采收、包装、销售……如今,这里的林下菌种植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2011年,邬高兰随丈夫回到了老家叙永县水尾镇。彼时,她发现这里的竹产业经济效益并不高,就想要利用当地丰富的竹林资源做点什么。于是便想到了林下菌种植,利用林下空闲土地,种植食用菌,一地多用发展竹林经济和林下经济。
5月底,封面新闻记者来到了叙永县邬高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虽然错过了前不久的采收,但分散且不规则的竹林地里仍然留下了一垄又一垄丰收的“痕迹”。合作社理事长邬高兰坦言:“我的梦想就是把菌子放归大自然生长,感觉(现在已经)达到了我的理想了。”
近期,封面新闻记者来到泸州叙永林下食用菌产业示范建设项目探访。这里,竹林里长出了食用菌,林下种植绘就了一幅森林新“丰”景。
以 “三区一基地” 建设为抓手,推动竹产业实现全链条、跨越式发展,力争2025年竹产业产值超50亿元,建成省级竹子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级竹产业示范园,打造广东省最大竹产业集群,以实际行动争当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的示范区。
一批高科技创新型的竹子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年加工原竹约40万吨,创造就业岗位约4万个,全县40%的农户从竹产业发展中直接受益。
2022年,广宁竹子加工企业约360家,年加工原竹约50万吨,竹产业总产值约35亿元,涉及原竹加工、竹浆造纸、食用竹笋、竹纤维、竹子提取物、竹签(竹香棒)、竹塑板材、竹加工机械等14大类100多个品种。
我们产业方向的侧重点一个是发展竹醋液产品,另外一个是围绕竹醋液本身所具有的抗菌、抗毒的饲料原料,我们认为围绕这两点可以推进农业绿色化,它涉及到绿色种植和绿色养殖,这方面将是我们公司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在忙碌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把一条条青皮竹送进车间,经过竹材撕碎→烘干提取竹醋液→竹材磨粉变成竹纤维→配料混合→挤压成型→裁剪包装,最终一块块竹材板“诞生”。
今年21岁的杨尚涛是公共艺术系大三学生,他在这次研学活动中深有体会,“阳光与竹林相互交织,形成斑驳的光影,我会把这种光色应用体现在自己的作业设计中。”
马珀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强调乡村的在地性表达,他们将引导学生对这里的地势地貌、气候条件及特色景观资源进行收集、梳理,再对项目进行深度挖掘,从而进行光与色的艺术创作。“这是一个长期性、循环式的社会项目,这些艺术作品将会与在地文化IP共同成长工作室小项目可以做哪些,为乡村振兴增添助力。”
今年4月下旬,经朋友介绍,马珀找到了坪家村的这个在建项目。“来到现场,茂密的竹林和这湾河水就把我吸引了。”马珀觉得这里就是自己正在寻找的地方,他想把坪家村“河光云影”露营基地作为教学实训基地,开展教学实践合作,让公共艺术光色应用课程,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得以落地、呈现。
马珀是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公共美术系教研室主任,因教学需要,他正在寻找、考察一个能让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并能把学生设计成果落地呈现出来的公共环境。
去年12月,项目正式动工,将原有的出行道路进行维修,在不硬化土地、不破坏竹林的前提下,在竹林沙土地上修筑了26个露营台。“今年8月,露营基地就要竣工,对外营业。”张传武说。
很快,在征得8组村民同意后,村上将河滩竹林地收储为组集体资产,并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向上申报项目。最后成功申报了2023年四川省财政乡村振兴转移支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项目,并请专业的平台公司具体设计和实施。第一步,就是将这片竹林盘,打造成“河光云影”露营基地。
“我觉得,河边上的竹林盘是一个很好的旅游资源,现在城里人就喜欢来农村找个地方野炊、露营之类的,如果把这里打造成个旅游打卡地,效果应该很不错。”一位回家休假的大学生提议。
经过了解,这60多名大学生都来自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他们专门到坪家村8组正在打造的林盘露营基地开展研学活动,准备把公共艺术光色应用课程中的设计成果运用到基地项目中。
专题:
农村难创业
农村创业难
农村创业者